八百里巢湖烟波浩渺,通达长江,水系枢纽交通繁忙,其特殊的地里环境赋予了它独特的帆船文化。曾几何时,巢湖水域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场景已成为巢湖人的记忆。
现今,随着时代进步,昔日的巢湖帆船已难觅其踪,但在巢湖北岸中庙街道荆塘河村,有一位年近八旬的木工手艺人——缪维耀,用巧手精心制作了几艘微型“巢湖帆船”,还原了巢湖帆船的模样。
“制作巢湖船,光设计图纸和材料就准备了半年时间,直到今年3月份才开始制作。”9月21日,缪维耀正在家中忙着给帆船打磨上油,“这是帆船最后一道工序,终于在10月前完工了,这样我就可以带着帆船一起去参加今年的巢湖渔火音乐节,让更多人了解我们巢湖的船文化。”
打小就在巢湖边长大的缪维耀,从最早的木结构帆船到如今的机械货轮,79岁的他见证了巢湖帆船变迁和发展,对巢湖和船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
“这条船长90公分,宽25公分,船帆高85公分,船身的每个部件都是按真船的比例和构造进行设计制作的。从龙骨到甲板,再到桅杆……每个部件都要仔细打磨,然后再进行组装,要做到严丝合缝。”缪维耀说,因为痴迷木工制作,每天只要走进他的木工坊,就像进入了自己的“小天地”,一待就是好几个小时。
“制作一艘船模,光零部件就有300多个,几千道工序,一般2至3个月完成一艘船模。别看船小,但基本功能一样不能少,下水后照样行驶。”缪维耀老人望着亲手制作的船模面带微笑说,“帆船行走主要靠帆,开船人最喜欢一帆风顺。如遇到逆风航行,最能考验驾船人的操作技术了,要根据风吹来的方向调整帆的角度,须采取“Z”字形的路线才能到达目的地。”
如今,巢湖帆船已退出历史舞台,但缪维耀老人用技艺留住了巢湖船文化。缪维耀老人表示,将会继续制作更多的巢湖船,要让更多的后人了解巢湖帆船,了解祖辈们在巢湖上驾船为生活而奔波的场景。(何胜忠 王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