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学院“薪火”支教团赴童坛村开展暑期支教和红色文化调研活动

七月的赴约之旅,一个和乡村的约定,一个和留守儿童们的约定,一个已经持续了四年的约定。7月12日至26日,由15名巢湖学院学生社团发展中心优秀学生骨干组成的宣传红色文化“薪火”支教团连续四年赴巢湖市庙岗镇童坛村开展暑期支教和红色文化调研活动。

薪火接力燃希望,教育筑梦照乡村。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乡村教育振兴是基石。支教前,支教团成员们就通过童坛村村委会了解当地孩子们的情况,根据他们的年龄和需求,精心设计了教学内容和方式。较往年支教,今年的支教更“贴心”,让孩子们学习更“开心”。乡村道路出行不便,为方便家长和孩子们,支教团在村里和镇上同时开设了两个教学点,覆盖人数也比往年翻了一番。支教课程除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外,还特别开设了暑期安全知识课堂、感恩课堂、“护苗行动”宣讲课堂等,并采用了知识竞赛、节目排演、互动游戏等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

面对年龄和程度差异较大的孩子们,支教团成员更“细心”地划分了班级和学习组,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尽量照顾到每个孩子的个性化需求。村里有一个腼腆的初二女生,在得知教学点没有和她年龄相近的初中孩子后很是失落。发现这一情况后,支教团成员为她专门定制了一套学习计划,并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鼓励。渐渐地,这个女孩不仅学习越来越主动,也变得更加开朗,更加爱笑了。

支教的最后一天,成员们和孩子们同台,以汇报表演的方式将这半个月所学以合唱、朗诵、手势舞、红色话剧、啦啦操等精彩纷呈的节目展现出来,得到了当地学生和家长们的高度认可和赞扬。

薪火赓续百余载,奋楫笃行向未来。

百年之史犹昨日,风雨兼程梦未歇。在庙岗镇团委的支持下,支教团的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踏上了“探寻红色基因,调研乡村振兴”之旅。

支教团成员们走过泥泞小路,在李慰农同志的雕像下驻足仰望,感受其报国一生为工农的精神;越过潺潺小溪,在陈原道烈士的遗居前追思缅怀,为陈原道先生面对敌人酷刑和利诱仍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所震撼;跨过古老门槛,在鲁彦周先生的故居中观赏遐思,听取他笔下鲜活的故事。支教团成员黄安祥看到陈原道17岁写下“身可杀,而爱国热血不可消;头可断,而救国苦衷不可灭”时,激动地说:“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正是因为有无数个像陈原道这样的英雄,舍小家为大家,才取得了革命胜利。我们现在正是这个年纪,要继承这样伟大的精神,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勇向前!”

怀揣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的赤诚之心,支教团来到浮槎山与尖山湖逸趣园了解当地茶业与旅游业发展的现况。同学们积极提问,热烈讨论,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思考如何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调研结束后,支教团成员们主动将红色文化融入教学中。语文课上,带着孩子们排演《王二小放牛郎》的话剧,了解王二小牺牲自己保护乡亲和部队的感人故事;在音乐课上,教授孩子们合唱《我和我的祖国》,用嘹亮歌声歌颂我们繁荣的祖国;在美术课上,指导孩子们画出自己的理想,画出未来家乡的模样······

成员们以实际行动赓续红色血脉,培育时代新人。

薪火相传手牵手,启迪少年梦未来。

梦想,会为成长插上翅膀。7月26日,在支教团的精心安排和童坛村村委会的支持下,庙岗镇童坛村的孩子们在支教团成员的陪同下,来到了此次支教活动的最后一站——巢湖学院。

走进大学校园,孩子们的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兴奋与开心。在图书馆,他们迫不及待地在一排排书架间寻找感兴趣的书籍,然后坐下来沉浸在阅读中;来到操场,巢湖学院航模协会的同学们早早等在那里,上演了一场精彩的航模飞行表演。看着航模飞机翱翔天际,孩子们赞叹声不断,更是围着操作员问这问那;之后的机器车与机械狗的互动体验,更让孩子们领略到科技的力量。他们自己上手操作,兴致勃勃地探索、讨论;当他们步入音乐厅和温馨的心理辅导室,支教团成员们又化身“钢琴演奏家”与“心理医生”,为孩子们带来心灵上的愉悦,激发他们对美的向往。

此次巢湖学院之行,不仅让孩子们开阔了眼界,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追求知识、探索未知的种子。薪火相传,爱心不灭,“薪火”支教团用行动诠释了教育的真谛,为乡村孩子点亮了一盏盏照亮梦想之路的明灯。未来,“薪火”还将继续燃烧,势必会有更多的青春力量加入,共同照亮更多的梦想。(郭华)

安徽网巢湖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孩子,乡村,巢湖学院,红色文化,支教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