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医生何承山:医心治病守仁心,默默无闻甘奉献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他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惊人的壮举,但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恪尽职守,凭着熟练的技术、高尚的品德得到了领导、同事们的赞誉和患者的认可。他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用实际行动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他就是合肥市骨科医院创伤外科中心二病区主治医师何承山。

何承山,1975年6月出生于安徽省巢湖市。1998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后进入合肥市骨科医院创伤外科中心二病区工作。毕业至今,何承山在临床一线工作二十余年,有丰富的创伤治疗经验。他为人正直诚实,待人真诚热情,工作严谨务实。2024年,他荣获了合肥市卫健系统“暖心医生”称号。

踏实行医,甘于奉献。

从医以来,何承山在工作岗位上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付出与奉献,”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每天早晨迎着晨曦,进入医院,开始一天的工作:查房,查阅病历,与患者沟通,讨论疑难病例治疗方案,安排手术。每天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脑海里还在反复琢磨某个疑难病例的诊治方向,如何避免在某个疾病诊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陷阱,如何提高手术技巧,减少并发症。白天晚上,病房科室连轴转,一干就是二十几个年头。

“他很有奉献精神,肯吃苦,爱学习,工作也很认真。”说起何承山,在一起工作多年的科主任陈学山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陈学山说,相比科室其他医生,他主动要求多干了好几年住院总。住院总工作复杂、压力大,就像一辆院内的“救护车”,24小时待命,哪里有需要,就出现在哪里。评估患者病情、会诊疑难病例、整理病例资料......正是因为这份高强度的工作节奏,换来的是他业务水平、沟通能力的全方位提高。

医者仁心,热忱服务。

医疗,不是沉默的技术,而是人们彼此表达善意与关爱。当医生在面对饱受疾病折磨的患者,不仅要尽可能地治疗疾病,同时需要予以更多的关爱和安慰。行医多年他始终践行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理念。何承山说:“在工作中,我始终要求自己要微笑着面对每一位患者,多点耐心,病人便会少点忧愁,做一名有温度、有情怀的医生。”

2023年冬天,一位七旬老人不慎摔倒致髋关节骨折,患者家属以为老人从此只能卧床,而何承山接收患者后,科室医疗团队沟通,敲定出最佳治疗方案,最终患者手术成功并顺利出院。“何医生人好相处,对患者很关心,每次来查房总是多问几句,遇到了问题总是想尽办法解决。”一位准备办理出院的患者家属说道。

查房、审阅病例、指导患者做康复训练,用专业的医疗知识来解答患者心中的疑惑,用温暖的语言和微笑来安抚病人焦虑不安的情绪......这样的工作虽然每天都在重复,但何承山感到特别充实,他说这就是医务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意义。当患者康复出院,露出发自内心的微笑时,他也能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名一线医务工作者的神圣感和成就感。“病人能够早日康复,是医生最大的心愿,再苦再累也值得!”何承山说。

任重道远,虚心向学。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生从技术水平方面要求精益求精,永无止境。不满足于已有的经验,学习成为何承山终身的“必修课”。

一堆堆厚厚的书籍、一本像百科全书般的最新指南......记者在创伤外科中心二病区看到,何承山正和患者沟通,由于病情复杂,正在查找最新文献资料。

谈及学习的经历,何承山说,促使自己学习的动力源于患者。“患者的病情千变万化,有时同一种病表现是千差万别,这就需要医生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更加精准高效地为患者解决问题。”

一个成熟的医生需要经历一轮一轮的考验,就像树木的年轮,记录着生命的成长。多年来,他用自己的真心、真情,耐心、细心、爱心,一次次赢得患者的尊重与肯定,留下不凡的纹理。他在默默守护患者健康的同时,也为医院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薛春、王梦瑶)

安徽网巢湖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患者,合肥市骨科医院,何承山,创伤外科中心二病区主治医师,暖心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