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环巢湖频道讯 姜桂芳,女,52岁,巢湖市天河街道高峰村委会乱石咀村人。十年前配偶柳家勇因遭遇车祸支付高昂的医疗费举债十几万,柳家勇更是被鉴定为二级精神残疾。顶梁柱倒下让该家庭陷入深渊,长女柳慧萍高一放弃学业去打工,与母亲姜桂芳一样,因受教育程度不高,难以获得高薪职业的机会,2014年该家庭被纳入高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自建档立卡以来,姜桂芳家庭获得低保金约5万余元,产业扶贫特色种养业补贴0.35万元,小额信贷入股分红三年共0.54万元,柳慧红教育扶贫高校资助金1.6万元,健康扶贫医疗报补0.8万元。脱贫依靠物质给予远远不够,想要长期稳定脱贫必须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
2018年姜桂芳因做了子宫摘除手术,只能在家做个家庭妇女。高峰村干部看到她有就业意向,安排她去参加就业扶贫培训,姜桂芳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村里邻居分享,比如插花、美食、手工等。她结合自身条件,与一家渔网厂达成了家庭式渔网待加工的协议,把渔网带回家中加工。姜桂芳还教授同村两个贫困劳动者和一个一般农户进行渔网加工,其中一个贫困劳动者黄爱青由于基础差,又不甘于落后,还自己发明制作了便于操作、提高效率的工具;而另一个被带动的年轻人原本是村里的牌搭子,自她开始忙活于渔网加工,原本只能靠打牌消遣时间的那一双双手,如今都慢慢穿梭于渔网之间,形成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良好风气;
在各项扶贫政策落实下,姜桂芳家庭医疗有保障,教育有保障,最低生活有保障,债务看得见的逐年减少。帮扶责任人月月上户走访、村干部时刻鼓励让柳家勇戒掉了饮酒的习惯,病情稳定,能在工地打零工增收。该家庭于2016年成功脱贫;女儿柳慧红顺利完成高校学业成功阻断了家庭的贫困代际传递;她们家庭的成功逆袭以正能量激发了其他贫困群众改变自身现状的强烈愿望和信心,塑造了脱贫成功的典型。(孙和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