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一泓清水 共享“长制久清”

据合肥日报报道  俯瞰肥西,派河蜿蜒如精美“玉带”,穿城而过;发源红石桥,“母亲河”南淝河向东南而行,孜孜不息;举目远眺,八百里巢湖烟波浩渺,一碧千顷……

百姓身边的河流湖泊,寄托着人们对“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美好生态的向往;大江大河的生态环境,关乎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合肥逐渐在全社会形成爱水、护水、惜水的生动局面,努力守护“一泓清水”。

守护“美丽河湖”

一泓碧水,一路美景。在肥西,如今的派河水清岸绿,风光秀美,是附近市民茶余饭后休闲赏景的好去处。

派河是巢湖的重要支流,也是引江济淮的重要输水通道,一头连着巢湖综合治理,一头连着皖北群众饮水安全。去年,安徽“一号工程”——引江济淮项目穿派河而过,这也让派河成为唯一一条穿主城区的河流。为了让沿岸人民喝上干净的“引调水”,肥西郑重承诺“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派河”。

多年来,肥西县城的雨水均通过管道直接排入派河,城区内雨污管网系统运行正常对保证派河水质达标至关重要。

重担之下,肥西举全县之力,在派河流域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治水攻坚战——改造288个老旧小区,升级市政道路雨污管网及污水处理厂……用时4个月,投资20亿元,派河将一河“清如许”送向了千家万户。

今年,派河治理仍未松懈。从深入开展肥西县城镇建成区雨污管网溯源排查,及时修复破损老化管道,杜绝污水直排河道,到通过实施河道生态修复、生态湿地建设、生态补水、外围截污等相关治理工程,派河河流自净能力进一步提高。

派河治理是全市保护水环境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合肥市着力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保护美丽河湖,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市生态环境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6月,全市20个国考断面全部达标,达标率100.0%,同比上升5个百分点,18个断面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优良率90.0%,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其中9个断面优于考核标准。31个省级考核断面中1个暂停考核,3个不达标,达标率90.0%,同比上升6.7个百分点,24个断面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优良率80.0%,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

水岸同治 久久为功

城市黑臭水体被称为“群众身边的污染”,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需要水岸同治、步步为营,用“长制久清”为老百姓增添“绿色”幸福感。

庐江县同大镇紫荆村的H型河道是庐北大圩防洪治理工程之一。今年,当地启动黑臭水体治理,通过治理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水、水产养殖尾水、工业和服务业废水、种植业面源污染等手段,多措并举,系统“开方”。经过治理后,不仅水体清洁了,两岸还修建了亲水慢道,成为村民休闲游玩的好地方。

“现在环境好了,我们晚上在河边散步,放松放松。”村民章青霞说道。

今年年初,合肥市启动对全市黑臭水体进行连续12个月的水质监测,对河湖水体每月至少开展三次水体全线巡查,主要围绕水体面貌与保洁、水体状态、水体岸线管理、水体排口、水体设施管护等情况开展。

黑臭水体治理得怎么样,百姓满意才算达标。今年,全市对黑臭水体影响范围内的社区居民、商户进行水体整治后的治理效果问卷调查,增加有效问卷份数,市民的满意度将直接决定其是否合格。

“对于黑臭现象反弹、群众有意见的,经核实重新列入城市黑臭水体清单,继续督促治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日,合肥市全面启动黑臭水体污染溯源,通过制定“一水一策”治理方案,综合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体净化等措施,全面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今年计划完成38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目前已完成27条,下剩11条正在加快推进。”该负责人表示。

水环境治理是一项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系统工程。未来,合肥将脚踏实地,久久为功,让河流湖泊碧波荡漾、润泽城乡、造福人民。

·记者 潘子璇·

安徽网巢湖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治理,肥西,派河,水体,黑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