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巢湖:千亩大豆“金满仓”

农机手在装运刚收割的大豆。

农机手驾驶收割机在收割大豆。

农户在过筛除杂刚收割的大豆。

农户在晾晒大豆。

农户在查看刚收割的大豆。

据巢湖晨刊消息  初秋时节,在安徽省长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薄壳山核桃种植基地内,林下套种的1000多亩大豆陆续迎来收获季。连日来,该公司人员抢抓晴好天气,忙着收获、晾晒、储存,确保大豆颗粒归仓。

9月7日上午,记者来到该公司位于烔炀镇合裕村境内的薄壳山核桃种植基地,看到一棵棵薄壳山核桃幼苗随风摇曳,林下套种的大豆秸秆上挂满了豆荚,青中泛黄,微风拂过,“豆浪”翻涌。三台收割机往来穿梭,收割、脱粒、装卸,转眼间一垄垄大豆便被收割完成。

据了解,大豆收获非常有讲究,既不能早,也不能迟。一旦错过,豆荚要么易炸,要么品质降低,收获后的大豆要及时运回晾晒、除杂、储藏。记者在位于庙岗镇童集村的巢湖市永丰瑞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晒场上看到,刚刚收割回来的大豆除杂后摊铺在晒场上,工人们忙着翻动豆粒,使其得到均匀晾晒。

“这几年,在巢湖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科技特派员悉心指导下,我们尝试在薄壳山核桃林下套种小麦、大豆、玉米等农作物,实现‘一地两用’‘一地两收’。”公司负责人王吉凯告诉记者,自2015年以来,公司的薄壳山核桃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700亩,其中幼林1200亩。今年在薄壳山核桃树林下套种的小麦、大豆、玉米等农作物,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林豆模式是一种节约集约化经营技术,大豆与薄壳山核桃高低搭配,不但能够充分利用阳光、水、热、土地等自然资源,而且还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提升土壤肥力,促进幼苗快速成林进入丰产期,短期内还能获得大豆效益,可以说是生态、经济双丰收。”巢湖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

张荣 合报全媒体记者 马丰成 文/图

安徽网巢湖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大豆,收割,山核桃,薄壳,套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