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合肥在线消息 秋高气爽,阳光和煦。10月29日,在合肥市庐江县冶父山镇大岗村一民宿前,安徽首个儿童疗愈慈善村项目正式启动,10组家庭顺利入住。“疗愈慈善村的建设将会让孤独症群体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使他们有尊严地活着,我们的愿望即将实现。”家长尚成霞感慨。
想为孤独症患者家庭构筑“避风港湾”
安徽儿童疗愈慈善村项目,由安徽新华女性公益发展中心和安徽誉阳控股集团联合发起,面向的主要是孤独症儿童家庭,目的是为孤独症儿童打造一个疗愈、成长、就业的综合平台,同步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简单理解,在村子里,孤独症儿童们不仅可以接受康复练习,还可以实现个人成长,甚至就业、生活。
“今年合肥市两会期间,我提交了‘关于建设合肥市儿童疗愈慈善村’的提案,很幸运,得到了21名政协委员联名支持。”安徽新华女性公益发展中心理事长王文娜介绍,建设安徽儿童疗愈慈善村的想法,源于中心此前帮助过的许多孤独症儿童和无助的家长。
在合肥市区的一个社区里,中心常年对接帮扶着一个名叫“幸福小院”的康复中心,接纳了数十名孤独症孩子。这些孩子,因为伴随着严重的语言、沟通、情绪、问题行为等障碍,无法进入普通的学校就读,家里也没有专业的方法引导他们生活。
孩子们在楼顶作画。
虽然走出家门、走进社区、接受训练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帮助孩子们融入社会,但随着慢慢长大,这些孩子在成长中面临着就业和养护等瓶颈。如何帮助他们重新规划、实现自我价值,便成了王文娜思考的方向。
“通常康复中心只能接受3岁至16岁区间的孩子,年龄再长,康复中心便很难成为他们避风的港湾了。有的家长曾向我们分享了自己的担忧,当他们老了,他们的孩子该怎么办?我们听了以后很揪心,真的想帮一帮他们。”
不仅是帮助孩子们,也是帮助家长。王文娜记得很清楚,曾有一位妈妈带着重度心智障碍的女儿来到康复中心,言语间大家一听就明白,这位妈妈抑郁了。王文娜说,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建设安徽儿童疗愈慈善村,也是给家长们提供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帮助他们“打开”自己,走出困境。
寻得乡村落地,助力乡村振兴
此前,在“幸福小院”,王文娜和伙伴们曾尝试了社区康复的模式。家长将孩子送来接受干预治疗的同时,特教老师也会带着孩子们走进社区开展活动,如帮老人拎东西、清扫垃圾等。久而久之,居民们也习惯了这群孩子的进进出出。
然而,随着孩子需求的成长加上孩子越来越多,“幸福小院”的空间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寻找一个新的“栖身之地”,迫在眉睫。“我们希望能看到孩子们发挥自我价值、未来有着落,做手工、种植、养殖等等,都好。”“幸福小院”创办人李全志说。
于是,大家把目光转向了村庄。
一方面,村庄可以有足够的场地,满足孩子们入住、学习和生活成长的空间需求,有适合运动和体验的空间,也便于设立办公区域和培训场所。同时,还可以有水田、旱地等作为农疗基地,供孩子们开展社会实践。
“建设慈善村,能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其重要性是为他们打开融入社会的出口,帮助他们走出家门、走向社会生活,避免被锁、被关、被‘圈养’和进入养老院、精神病医院而了却一生。”王文娜坦言,慈善村将主要接纳大龄孤独症患者,希望能真正解决“我们老了,他们怎么办”的实质问题。
另一方面,通过慈善村的建设,也能带动乡村振兴发展,提升村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业态入驻,为乡村注入新鲜的血液。
适合的村庄,找起来并不容易。建设慈善村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面临着资金等各类难题。2023年9月,安徽新华女性公益发展中心曾发布推文,公开寻找符合条件的村庄。经过一年来的四处奔走,终于,10月29日,安徽儿童疗愈慈善村项目在庐江县冶父山镇大岗村一民宿内正式启动。10组家庭顺利入住,25组家庭前来体验。
将为孤独症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仪式当天,除了大岗村,合肥蜀山区马岗村小岭南、金寨县南溪镇丁埠村、岳西县河图镇金杨村、和县善厚镇新庄村、无为市无城镇黄汰村也同时挂牌,村内民宿作为安徽儿童疗愈慈善村项目的首批爱心基地,将为孤独症儿童家庭提供短期疗养服务。当前,专属于孤独症儿童的爱心基地正在加紧建设中,未来,将接纳孤独症儿童家庭长期入住。
王文娜介绍,在爱心基地,团队将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设立劳动实践基地,采用“农疗+康复”模式,让孤独症儿童在农场亲手栽种蔬果,体验劳动的乐趣,在洗车房学习洗车技能,感受劳动的成就感等。同时,也会为监护人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助力他们重返职场;搭建孤独症监护人互助平台,利用科技连接家长、社会、政府及爱心人士,共同分担家庭重担。
此外,团队还将积极寻求社会多方支持,举办慈善活动、研学旅行等,汇聚慈善力量关注孤独症群体。通过“公益+研学+旅休”模式,促进孤独症患者的康复与融入,同时助力乡村经济发展。“之后,慈善村有望纳入合肥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为0至16周岁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救助。未来,慈善村还将作为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和托养机构,为孤独症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孙文伟是一名15岁孤独症男孩的妈妈,来自安徽六安,此次特意带着孩子来到合肥,参加慈善村项目的启动仪式。“平时我们家长之间也会互相交流,了解到这个项目,我们都觉得意义深远。”
孙文伟坦言,虽然随着时代越来越进步,社会越来越理解和包容孤独症孩子,但真正属于这些孩子们的自由天地仍然是很小的。儿童疗愈慈善村落地以后,孩子们可以在这里无拘无束地做他们想做的事情,家长们也可以更加自在地交流,相信大家的压力都会越来越小。“等我们老了,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在村里一边养老,一边康复,未来孩子有可去的地方、可工作的地方、可实现自我价值的地方,我们也就更放心了。”
合报全媒体记者 任海怡/文 杨锋/摄 实习生 刘星辰
【记者手记】
“孤独的人”,不再孤独
仪式结束后,孤独症儿童的家长们在饭桌上打开了话匣子,交流着抚养心得和经验体会,也穿插着吐一吐“苦水”。
你一言我一语,让这个项目的意义体现得十分具体。
正值金秋,孤独症儿童们在民宿楼顶画着画,头顶是广阔无垠的天空。什么是自由?我想这就是了。民宿前,田野边,孩子们和家长一起走上舞台,兴奋地表演准备了许久的节目,然后开心地为自己鼓掌。阳光洒在田野上,应该也洒在了他们的心上,泛起一阵希望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