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合肥在线消息 12月3日,记者从合肥市农业科学院(合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获悉,经专家测产,今年庐江县双季晚稻单产刷新合肥历史纪录。
日前,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庐江县在泥河镇柴埠村和乐桥镇浮槐村实施的省级指挥田双季晚稻高产示范方进行现场测产验收。
经专家组现场抽取田块实割测产,泥河示范方晚稻平均亩产757.29公斤,最高产达到了789.2公斤;乐桥示范方晚稻平均亩产752.20公斤,最高产达到了756.90公斤。该成绩创造了新的合肥市双季晚稻机插栽培单产纪录,较2019年的最高产增加了23.8公斤。庐江双季稻同一田块周年平均单产达1420.6公斤,较上年提升31.7公斤,距离周年“吨半田(产量1.5吨的田)”目标更近了。
“之前听说专家要来我家田里测产,心情还有点紧张,感觉就跟学生参加期末考试一样。现在听到这个结果,心情很激动,大半年的辛苦付出没有白费。”
邢应超是庐江县泥河镇柴埠村种粮大户,今年他种植的500余亩双季稻,被纳入安徽省双季稻粮食生产指挥田项目,这次省里专家来测产的田块就是邢应超家里的稻田。得知自家的水稻产量刷新了历史纪录,邢应超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说起水稻高产的秘诀,邢应超表示,主要还是源于“科技”的加持。邢应超家的田里布设了自动虫情和气象智慧监测仪,建设了苗情、墒情、病虫情和气象监测点。此外,选择品种、育秧、机插到施肥、除草等等,他全部按照专家的方案实施。
“今年我家早稻平均亩产是623公斤,晚稻平均亩产超过了750公斤,明年再努努力,争取实现‘吨半田’的目标。”邢应超说。
庐江县是安徽省双季稻主产区之一,种植面积、总产多年来均位居全省首位。近年来,庐江县充分发挥双季稻产区优势,及早谋划推动,围绕稳面提产做文章,为千亿斤江淮粮仓贡献庐江力量。
近两年,在落实实际种粮一次性补贴、稻谷补贴、规模种粮主体补贴的同时,合肥市出台“强农九条”政策定向支持庐江双季稻发展,对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双季稻,每亩给予200元补贴,充分调动广大农户扩种双季稻积极性,2023年共606个规模户享受1416万元奖补。
同时,庐江县自我加压,高标准推进双季稻省级指挥田建设,在乐桥镇、泥河镇共建设5000亩连片双季稻省级指挥田2处,精耕细作示范点4个,示范应用了一批先进技术,优化集成一整套技术模式,通过培训观摩带动全县双季稻发展和大面积单产提升5‰以上。
合报全媒体记者 卫晓敏 通讯员 程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