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在线消息 1月22日是腊月二十三,是北方小年;次日是腊月二十四是南方小年。在巢湖南岸,一般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位于巢湖南岸的巢湖市槐林镇,居民们有过小年吃“送灶粑粑”的传统习俗。在这天,当地居民提前或当天用米粉做成饼,用豆干、肉、蔬菜或咸菜等为馅,用菜籽油煎出举家共食,感受浓浓年味。
1月22日,在巢湖市槐林镇武山社区,居民在制作送灶粑粑。
1月22日,在巢湖市槐林镇武山社区,居民在码放送灶粑粑。
1月22日,在巢湖市槐林镇武山社区,居民展示刚制作好的送灶粑粑。
1月22日,在巢湖市槐林镇武山社区,居民用铁锅煎烤送灶粑粑。
做送灶粑粑邻里来帮忙
炒面、和面、做馅、包馅、上锅……1月22日(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一大早,在巢湖市槐林镇武山社区,街头处处呈现一派喜庆的节日气氛。尹翠莲一家和众多家庭一样,一大早就开始忙碌了。
在不大的院子里,众邻居来到这里帮忙加工制作送灶粑粑,有的炒面,有的包馅,有的煎炕,不一会儿,一个个香气扑鼻的送灶粑粑便出炉了。尹翠莲告诉记者,她是从父辈手中接过制作送灶粑粑技艺,至今已有50多年,现在不仅自家做,还帮街坊邻居加工制作,深受邻居们的欢迎。
记者看到,制作“送灶粑粑”首先是做馅,将准备好的雪里蕻、肉、豆干等洗干净,用刀慢慢剁碎,再将五花肉或者咸肉剁成肉末,加入葱蒜继续反复剁,放入锅中不停地翻炒,馅料的口味根据家人喜好进行制作。
随后就是和面和揉面了,“送灶粑粑”的主料是籼米或者是粳米或者是糯米磨制成的面粉,按照一定比例倒入热水中,要趁热揉成面团,再慢慢“拍”成小圆饼,用手在圆心按下去,将炒好的馅料慢慢塞进一个个“坑”里,最后封口,口一定要封严,确保馅都“锁”在里面。
接下来便是“炕”,用柴火烘烤,用菜油煎炕。先将送灶粑粑放入大锅,挨个码放,大锅放在炉灶上,锅中倒入菜籽油。锅灶烟气蒸腾,慢慢烹制15分钟左右,直到粑粑底部色泽金黄、焦香酥脆就可以起锅了。尝一口,米香、肉香、菜香满口萦绕,口感独特。贴锅的一面色泽金黄,脆而不焦,酥香味美;不贴锅的面,光滑油润,软而不粘;馅料多汁,鲜咸味美,清香爽口,然后就可以起锅品尝了。刚刚出锅的送灶粑粑热气腾腾,外脆里香,咬一口,滋滋冒油。
吃送灶粑粑过传统小年
“送灶粑粑”是巢湖南岸几个县市,如巢湖、庐江、无为等地方的传统小吃,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日,当地的人们都会和家人、邻里一起分享“送灶粑粑”。做送灶粑粑的习俗,寄托了老百姓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小年过后,当地群众开始进入过年模式。
据槐林镇党委宣传委员孙宏介绍,过小年吃送灶粑粑是槐林一带的传统习俗,每到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槐林镇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送灶粑粑。这一传统习俗不仅寄托了人们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更饱含对来年美好幸福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记者 马丰成 文/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