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巢湖版“植物王国”装进书中

合肥在线消息   巢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四级调研员鲍文斌,历时十五年完成四部植物学专著,其中最新出版的《巢湖植物志》填补了巢湖区域植物学的空白,展现了对自然最虔诚的守望。这位曾从事行政管理的“门外汉”,对植物进行了细致严谨的研究,甚至可以经受专家学者的专业审视。

《巢湖植物志》首发

3月22日下午 ,由河海大学出版社、凤凰国际书城、融韵文化联合举办的《巢湖植物志》新书分享会在南京凤凰国际书城如约举行。鲍文斌与现场的生态学者、植物爱好者分享了巢湖草木的奇妙世界。

该书收录了1300余种植物,分别按学名、特征、习性、用途等进行了描述。书中还配以大量精美的图片,让读者能直观感受植物的美丽多姿。这是一部兼具严谨性与生动性的植物学科普著作,也是目前比较系统、完整、科学的一部巢湖植物专著,也得到了诸多专家教授的肯定与推介。

从门外汉到植物专家的蜕变

“这是刻叶紫堇,你看它的花形像不像一只雀?”“这是何首乌”……不管是路边树,还是脚下草,鲍文斌都熟知它们的学名、特征。出人意料的是,鲍文斌从来没有系统学习过植物学知识。

“我是半路出家的。”3月25日下午,记者见到了鲍文斌。鲍文斌曾长期在乡镇、街道任职,从事的是与植物分类学毫无联系的行政管理工作。2010年他被调任巢湖市林业局。初涉林业的他发现,工作中遇到很多植物他都叫不上名字,于是他采集标本回来向同事请教,但同事经常也是一知半解。“搞林业的,认不得要保护的对象,我认为工作是不称职的。”鲍文斌决心要把巢湖本土植物都认全了。

他一方面找来很多专业书籍进行理论学习,一方面拜大学教授为师,遇到问题就向老师请教。不仅如此,他在完成本职工作后,挤出时间到野外查找植物、采集标本,拍摄植物的性状、特征。十余年间他拍摄照片50余万张,制作了1000余件标本。

2013年,鲍文斌将三年来发现的巢湖野外木本植物系统地整理出来,一本20余万字的《巢湖木本植物图鉴》应运而生,书中收录了巢湖木本植物346种。2015年,他又出版了《巢湖树木志》,较为全面、系统地收录了巢湖市域乔灌木树种420余种。木本植物也只是植物种类的一部分,为更全面地反映巢湖植物风貌,鲍文斌又对蕨类、草本等植物展开长达十年的调查收集。2025年,《巢湖植物志》终于出版。

他用脚步丈量巢湖植物密码

这本厚度达7-8公分的《巢湖植物志》,每页都跳动着草木生命的韵律。60万字和海量图片的背后,是鲍文斌经历的千难万险,以及年复一年的坚守。

鲍文斌时常一个人跋涉在深山、密林。有一次,他在山顶大石块上拍摄汉防己的花,因太过于专注拍摄,没有留心脚下的石缝,脚正好踩进了缝隙,大半个身体一下子陷了进去、动弹不得,幸好有同行之人听到了呼救声,赶来把鲍文斌拉了出来。

还有一次,因山势较陡,鲍文斌攀着树藤往上爬,没想到,树藤折断了,鲍文斌掉落下来滚了十多米远,手和脸都划破了。其他诸如与大蛇、野猪相遇等也都是司空见惯的事。“看,这是蜱虫。”在办公室,鲍文斌还给记者看装在器皿里的蜱虫标本,“每次从野外回来我都会将衣服脱下来仔细检查,包括身上,经常能摸到蜱虫。”

山野间采集标本还不够,为了摸清巢湖水生植物的状况,鲍文斌还时常下到水中察看和拍摄样本。十余年间,鲍文斌为拍摄植物资料照片更换了好几台相机。由于经常在崎岖坎坷的山野间驾驶,他前后换了三台车子,至于磨破了多少双鞋子、刮破了多少件衣服,那更是难以计数了。

永不落幕的草木情缘

鲍文斌对巢湖植物的调查研究,丰富了巢湖植物史,它对巢湖的生态环境保护正产生积极影响。近年来,鲍文斌经常去矿山生态项目施工现场,指导生态修复技术和植物用种,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今年7月,鲍文斌就要退休了,巢湖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融入了他的生命。“植物的保护和利用其实是非常重要的,退休后我还会继续这方面的研究。”鲍文斌感慨地说道,“现在基本上巢湖大部分的植物种类我都清楚了,在未来五到十年的时间里,我希望再能发现一些新的物种,出一部《巢湖植物志》修订版,为大家进一步做好科普。”

只要光阴的故事还在继续,这位生态记录者还将执着地穿行于葳蕤草木之间,用脚步丈量着生态的温度、用镜头定格着自然的密码,在时光长河中镌刻下永恒的生态诗篇。

合新闻记者 周晓梅

安徽网巢湖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拍摄,生态,植物,巢湖,鲍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