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在线消息 在巢湖市银屏山陡峭的崖壁上,有一株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花”的千年牡丹。
嶙峋的山石间,它岁岁如期绽放,粉白的花瓣如诗如画,在苍翠的山峦间,勾勒出一抹柔美而坚韧的色彩。
银屏牡丹
这株成长跨越千年的牡丹,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迹,也是一一幕幕感人故事的见证者。
跟着“铁军魂・江淮情・合肥红”抗战故地行采访小分队一起,踏入巢湖市银屏山景区,共同探寻那段“天下第一奇花”下的军民鱼水情。
民兵护送下的铁血突围
自唐时,巢湖地区就有“谷雨三朝看牡丹”的习俗,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银屏牡丹,也以其特有的观赏价值也被载入《中国名胜词典》,被世人誉为“中国一绝”“天下第一奇花”。
银屏牡丹所在的银屏山,地处巢无交界,地势险要,宛如天然的屏障。
抗日战争初期,新四军四支队一部及江北游击纵队曾在银屏山区域活动,发展地方党组织和革命武装,开展游击战争。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第七师在银屏山区建立,并以银屏山区为屏障和依托,领导军民共同抗战。
在这千年牡丹花下,隐藏着一处仙人古洞,距今已有上亿年历史,曲折幽奇,是一个大型天然石灰岩溶洞,全长约1200米。
1943年3月,侵华日军调集重兵,对银屏山区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扫荡”,对巢无中心区实施“分进合击”,妄图将七师主力压缩在银屏山中一举歼灭。
在敌重兵压境、层层围困之时,中心区的军民面对敌人的凶残进攻毫不畏惧,迅速行动,投入到紧张激烈的战斗之中。
而银屏千年牡丹下的这个“仙人古洞”就曾是日军扫荡时,新四军部队躲避敌人、召开作战会议之处。
记者在银屏革命老区仙人洞内展示馆采访
“原来这里是一个天窗,仙人洞没有开发的时候,天窗就是入洞口。曾有碑文写到“‘亮、黑二洞’能屯雄师百万。”银屏山景区讲解员张俊峰介绍说。
在日军的“扫荡”中,新四军七师政委曾希圣、华中局组织部长曾山等曾被包围在仙人洞内。
那时候,日军多路围剿根据地,在银屏区委组织的民兵与群众的支持下,新四军主力突围出去,转战到巢北与和含地区。华东局领导曾山与新四军七师政委曾希圣(称两曾)带领少量干部隐藏在仙人洞里。
仙人洞里的藏枪洞
面对敌人疯狂搜山,形势十分危急。
在此紧要关头,银屏区委书记李德友带领董山村基干民兵董兆福、董兆松、董兆成三兄弟深夜秘密潜进洞中,找到两曾首长等人,为他们换上便装,在人迹罕至的林间小道上摸黑行走,冒险翻越悬崖天涧,秘密穿过封锁线,天亮时终于跳出到敌人包围圈外,使几位首长脱离了险境。
事后,这一段“两曾避险仙人洞”之惊险经历在巢南根据地传为佳话。
如今的仙人洞已然开发成红色旅游基地
“当地村民不顾个人安危,晚上沿着悬崖石壁,小心翼翼地避开敌人的重重包围,成功进入后洞,帮助他们脱离了险境。”年轻的讲解员张俊峰告诉记者,每当他向游客说起这段历史,总是会赢得游客的阵阵赞誉。
在军民的共同努力下,最终新四军突破层层重围,赢得了两次反“扫荡”斗争的胜利,不仅为新四军成功保存了主力,更粉碎了日军妄图消灭新四军七师的阴谋。
数不胜数的军民鱼水情
“除了两曾首长,另有百余名师直机关人员,化妆成百姓,在区乡干部和山区群众的掩护照料下,就地隐蔽,也是平安躲过了敌人的搜剿。”中共巢湖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翟邦军介绍,在敌军围困银屏山的日子里,人民群众冒死援救七师干部战士的动人事迹数不胜数,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温暖和力量。
“那时候,山区里年轻的姑娘、媳妇们剪下自己的长头发给女战士化妆;部分非战斗人员无法隐蔽的,由区委设法护送到山外安全地区;时值春荒,群众自发省吃俭用,支援新四军……”
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军民团结一心,宛如一家人。他们齐心协力,一次次击退敌人的进攻,用热血和生命捍卫着自己的家园。
“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南山来了新四军”……这些谚语和歌谣至今仍然在当地流传,也抒发了皖中抗日民主根据地人民对新四军的真挚情感。
在军民的共同努力下,巢无中心区发展成为了皖中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军民一面积极与日伪军及国民党顽固派军队作战,保卫和巩固中心区,一面加强中心区的各项建设。
在革命根据地里,不仅推行“减租减息”政策,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而且还自力更生,开展大生产运动,开垦荒地、植树种棉,生产各类物资,武器装备也不例外。
在银屏山仙人洞里,有一处特别开阔的大厅。
“这里就是当时新四军七师制造枪支弹药的地下兵工厂了。上方的岩壁很多地方都发黑了,这就是当时长期熬制销药留下来的。”张俊峰指着岩壁告诉记者。
仙人洞里面的地下兵工厂
如今,在距离银屏千年牡丹不远的地方,仙人洞革命遗址纪念碑赫然屹立。上面的每一笔刻痕都仿佛是岁月的注脚,默默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每逢重要节点,纪念碑前总有佩戴红领巾的少先队员们肃穆站立,聆听着革命先烈们的英勇故事,更有白发苍苍的老党员们拄着拐杖在纪念碑前注目参观。”翟邦军介绍,银屏山区军民团结,有力地支援了新四军四支队在皖中、皖东地区的抗日斗争,抗日力量也得到进一步壮大。
仙人洞革命战斗遗址纪念碑
盛世花开变身文旅热门
初夏的银屏山景区,微风阵阵,满眼绿意。
和平年代,银屏山摇身变为旅游胜地,千年牡丹成为亮丽的名片,每年都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
前不久,一年一度的银屏牡丹节刚刚闭幕。
今年的银屏牡丹,花开12朵,在春风中轻轻摇曳,宛如灵动的仙子,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因为在民间被誉为“气象花”,传说可根据每年的开花数量与花期长短,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年份的丰歉,每年花开时节,人们也乐于在社交媒体上猜测着花开的数量。
“虽然花开没几天,但景区还是接待了游客近 5 万人次。”巢湖市银屏山景区主任谢华介绍,千年牡丹的花期虽然短暂,但每年绽放时,当地都会举办热闹非凡的牡丹文化节,也吸引了不少游客的到来
活动现场,不少村民会主动为游客介绍银屏山的历史和牡丹的传说,不少人对当年那段“军民鱼水情”的故事也津津乐道。
“我们也特意在仙人洞入口处设置了新四军七师抗日事迹展,希望更多人了解那段火红的岁月,更珍惜今日的美好生活。”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夏伟 郑静 叶琳玲/文 张正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