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墓碑。
镇甦群夫妇在苏林烈士墓碑前。
青山埋忠骨,热血照千秋。
“铁军魂·江淮情·合肥红”抗战故地行采访团在巢湖采访时,收到了一则特殊的寻亲启事,其寻找的不是普通的家人,而是新四军烈士的亲属。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位烈士告别亲人、奔赴战场,用热血和生命守护家园。
跨越生死的战友情
这位新四军烈士名叫苏林。他的战友,如今身在上海的百岁老人镇甦群,这些年来一直在努力帮英雄“回家”。
“我一参军,就做了苏林同志的勤务兵,是他带我走上革命道路的。”80多年过去了,镇老还能记得许多与苏林烈士有关的事情。
他回忆,苏林是安徽巢县(今巢湖)人,1939年参加新四军,1940年随部队来到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为机关和部队提供后勤保障工作。
“他中等身材,胖胖的,四方脸,眉毛向前倒着,和我们这边人有点不一样。”镇老印象中的苏林性格温和,很爱笑,对战友和老百姓都很友善,“我那会儿不过十几岁,做事莽撞又毛躁,可就算做错事了,苏林同志也不气不恼,总是耐心地教我。”
1944年的那个血色夏日,永远定格在镇老的记忆中。
当时,敌我斗争十分尖锐,税务征管地区缩小,税额减少。为保障部队和机关供给,苏林深入敌占区开展游击突击征收。那一天,苏林带领征税小分队前去执行任务,在一个码头,与穷凶极恶的日伪军头目狭路相逢!
当敌人逼近时,苏林果断让战友先行撤离,自己则留在后面掩护。他一边向敌人开枪阻击,一边沿着河岸迂回,故意暴露行踪吸引追兵。战友们借着芦苇丛的掩护安全转移,而苏林却在且战且退中被逼入绝境,最终弹尽力竭,不幸落入敌手。
“敌人太残忍了!抓了苏林同志后,对他进行严刑拷打。可苏林同志坚贞不屈,被折磨得不成人样,也没有透露一丝我党我军的秘密,最终壮烈牺牲了!敌人不但将他残忍杀害,还把他抛尸野外!抛尸野外!”时至今日,镇老提起这一切依然很激动,过了许久才缓缓平息情绪。
时代的洪流奔涌不息,却冲不散镇老心中那份跨越生死的情谊。
苏林牺牲之后,镇老一直没有忘记他,每逢清明、祭日,总会遥祭一杯酒。这十几年来,镇老都会在清明这天为苏林扫墓,即便年事已高,又远居上海,他也会回到如东老家,到苏林墓前斟上一杯酒,静静坐一会儿。
镇老还自掏腰包,为苏林烈士墓修建了墓碑,让英雄安息之地有了庄重的纪念。“忘不了,苏林同志是我的老战友、好领导,我永远都忘不了。”镇老说。
难以忘却的英雄往事
忘不了苏林的,还有许许多多如东人。镇甦群的侄孙——今年72岁的镇永健,就是其中一个。
从小,镇永健就常见爷爷去一处孤坟扫墓,一边祭拜还一边念叨着。小永健很好奇,缠着爷爷追问,爷爷告诉他,这里埋着一个外乡人,也是一个英雄,为了抗日,为了保护如东人,壮烈牺牲了。长大后,镇永健从许多村里人口中,听到了更多关于苏林的故事。
“那会儿,日伪军经常到村里抢猪、牛、羊、鸡等,苏林率队阻击,不但把日伪军赶跑了,还把敌人抢走的东西拿回来,还给老百姓。夜里,苏林带队到敌人碉堡下佯攻,这样敌人白天就不敢来村里抢东西了。大家都很感谢苏林,说他是救苦救难的菩萨兵。”镇永健回忆道。
当年,苏林在村里工作时就借住在镇家,镇永健也听爷爷说了许多故事:“他很关心老百姓,就像很多革命电影里演的那样,常常帮家里挑水、打扫卫生,闲的时候还到田里去,帮助乡亲们耙田、插秧。家里遇到难处,他也愿意搭把手,跟着忙前忙后的。”
103岁的徐长青老人,是当地仅存的见过苏林烈士的人。这几十年来,他一遍又一遍,和无数人讲述与苏林相处的往事。“他教我们识字、读书,我会唱《国际歌》,就是和苏林学的。他是打心里关心我们这些贫苦农民,和我们谈心、帮我们做事、教我们本领。”
徐长青老人还说了一段令人动容的往事。
当年,苏林被敌人残忍杀害,抛尸野外之后,是村民冒着危险,将他的遗体悄悄运回,择地掩埋。一位叫陈英的村民,拿出家中积蓄买来一块布料,亲手为苏林缝制了一套体面的寿衣。之后的好些年里,村里人把祭拜苏林当作一件大事去做,一辈带着一辈。“为了让我们人民过上好日子,苏林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牺牲时才25岁,我们永远怀念他。”徐长青老人说。
2008年,镇甦群回乡祭祖,得知苏林没有列入烈士名录,在侄孙镇永健的陪伴下四处奔走,一次次往返于档案馆和相关部门间,最终,苏林被正式授予烈士称号,遗骸迁入当地烈士陵园。
当镌刻着苏林名字的崭新墓碑矗立在陵园中,镇永健、徐长青和几位乡邻自发前来,献上鲜花、鞠躬致敬。
两地接力为烈士寻亲
为苏林烈士寻找亲人始于几年前。
那些老辈人接连离去,知道苏林的人越来越少。镇老也年事渐高,他担心终有一天,自己的步伐也将停滞,可若无人接续这份思念,烈士的英魂该多么孤寂。怀着这份忧虑,镇老发起了为苏林烈士寻亲的行动。
于是,在如东和巢湖两地间,一场跨越山海、连接生死的温暖接力,就此启程。
接过寻亲“第一棒”的,是时任如东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的顾瑞芳。为了查实苏林身份,她一次次往返于如东县档案馆和南通市档案馆之间,但是都一无所获。后来,她从当地《税务志》浩瀚的记载中,终于查到了关于苏林的点滴信息,证实他确为巢湖人。
为烈士寻亲的“第二棒”,交到了中共巢湖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翟邦军手上。
“我到相关部门查询,系统里没有登记苏林的信息,就连纸质记载都没有,从这里找烈士亲人的路彻底断了。”该怎么办?翟邦军又想了个办法,联系巢湖苏姓人聚集的几个乡镇,比如夏阁镇、柘皋镇、苏湾镇等,希望能从此找到些许线索,可惜至今一无所获。
翟邦军还通过发启事、登文章等各种土办法来寻人,遗憾的是,至今都没有收获丝毫关于苏林烈士亲属的有效信息。
不过,在漫长寻亲路上,翟邦军以另一种形式让烈士“回家”——经过申请,让苏林烈士的英名镌刻在安徽省烈士名录中,“名字入了名录,烈士就有了‘家’”。
“希望借助媒体的力量,为苏林烈士寻亲。”翟邦军如是说。
如果,您的家族中有相似的故事,或是长辈曾提起过那段战火岁月中的离别;如果,您曾听过苏林这个名字,或是知道与苏林烈士有关的任何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每一条线索,都可能是打开“团圆之门”的钥匙;每一分关注,都能为英雄“回家路”点亮一盏明灯。
热线电话:0551-64249400
合肥晚报-合新闻记者 王靓
苏林烈士信息
苏林,安徽巢县(今巢湖)人。1919年出生,1939年参加革命,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黄桥决战后,随新四军东进如皋(东),1941年任苏中四分区税务总处二分处副主任。1942年任苏中四分区税管局二分局副主任、五分局主任。1943年,抗日反“清乡”期间,调任汤园区财经分局主任。1944年夏,执行任务时被日军抓捕,受尽敌人折磨,最后壮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