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在线消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一刻具象化。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近日记者跟随江淮环保世纪行活动来到位于合肥市庐江县钟山铁矿生态修复项目的现场。与修复前的满目疮痍形成强烈反差,如今的钟山铁矿已成为一片绿色旷野,这里正在建设的山野民宿、中餐厅等设施也即将在2025年年底对外开放,成为“庐南川藏线”18景之一。
废弃矿山将成“庐南川藏线”文旅打卡点
庐江县的钟山山顶,如今已建设了“悬崖酒店”“天空书屋”等文旅项目。
庐江钟山铁矿生态修复项目负责人葛剑冰告诉记者,在整治后的尾矿库附近还规划建设了中餐厅、山野民宿、会议室和相关附属设施。“项目累计投入1.68亿元,将于2025年底建成对外开放,成为‘庐南川藏线’18景之一,曾经满目疮痍的钟山铁矿即将化身网红旅游景点。”
单单修复生态系统还不够,这些年庐江总结出了一套生态+文旅的宝贵经验。
“生态修复”与“文旅产业”结合,钟山铁矿从废弃矿山变成了绿水青山,再到如今正在打造的“金山银山”,不仅对排土场、酸性废水完成了系统治理,恢复了基本植被,还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特征和周边山水资源进行了旅游开发,实现了“创伤修复”到“肌理重塑”“功能再造”的“三步走”,为擦亮“巢湖名片”打造注入新的生态动能,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老矿长成了治理留守负责人
在钟山的山腰处,记者见到了卢昌春。他是昔日钟山铁矿的老矿长,如今成了矿山治理留守负责人。
对于这座矿山的前世今生,他如数家珍。
钟山铁矿原是一座大型露天开采硫铁矿山,矿区面积0.2072平方公里,自1979年投产至2017年关停,一度两条“酸水黄龙”流入巢湖入湖干流,长期露天开采导致山体裸露、弃渣尾矿堆积、酸性淋溶水积存及重金属污染,形成“工业疮疤”。“我们都称其为‘两条黄龙’,就是指融入了硫矿的污染水体。”
2021年,这里被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查列为问题整改点,卢昌春也被聘为矿山治理留守负责人。
针对钟山铁矿历史遗留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县里成立了钟山矿修复开发联合工作专班,累计投入治理资金3.96亿元,围绕露天采坑和排土场边坡陡峭、土壤层薄、酸化严重、弃渣堆积等生态修复技术难点开展修复工程。
“当初这里有一个巨大的矿坑,是由于长期铁矿采集产生大量酸性污水形成的巨坑。”葛剑冰表示,钟山铁矿的山体土壤呈酸性,采矿废坑有 96万m³的酸性污水,会对下游构成重大环境风险。在此基础上,专班实施“源头治理+生态修复”组合方案。“需要在土壤中加入石灰石中和,并使用微生物菌剂等生物措施对土壤进行改良,从而调整土壤的ph值。同时,严格处置积存在矿坑中的酸性废水,达标排放96万m³水,并推进260万m³弃渣回填、地表径流截流等工程,从源头阻断污染物入河路径。”
“生态长袋”让山体重披“绿装”
在修复矿山的同时,也在用生态的方法,让山体重新披上“绿装”。葛剑冰介绍,矿坑周边为坡面,存不住土和草籽,针对这一情况,他们使用了一种“生态长袋”。
“简单来说,就是把种植土、泥炭土、有机质等等装入长袋,然后在袋子里放入苗木和草籽。”该负责人表示,随着植被越长越多,目前已经看不到这些袋子了,钟山铁矿生态系统也逐步恢复。目前,已构建稳定多样的植被群落面积 82万㎡,基本实现了山体复绿的目标。
如今的钟山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山绿了,水清了,空气清新了,鸟儿也回来了。“整个生态修复大约需要2年时间,目前已经进入养护期,我还将继续留守在此。”卢昌春对记者说。看到自己的家乡变成了美丽的风景,他的心里有说不出的开心。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张梦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