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智能无人艇巢湖首秀

用于展演的7.5米级智能无人艇航行在巢湖水域近景图。

巢湖晨刊消息  6月19日下午,一艘搭载智能巡航系统的7.5米级智能无人艇在巢湖散兵避风锚地水域完成首秀测试。本次由合肥市交通运输局牵头、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提供设备与技术支持的实船测试,成功实现了巡航、驻守、避障、违法取证等五大水上交通场景应用,标志着合肥智慧水上交通取得突破性进展。

技术突破

三模协同 多维感知

本次用于应用测试的智能无人艇,采用铝合金深V船型设计,长7.5米,宽2.66米,最高航速达35节,经济航速续航可达300海里,可在4级海况下稳定作业。其搭载双柴油机驱动喷泵推进系统,支持有人操控、远程遥控及自主控制三种模式,并集成窄带通信、北斗导航及卫星通信等多模通信手段。

测试中,无人艇操控系统表现优异,航行控制模块实现航线规划、避碰预警及环境感知功能,平台监控模块实时反馈设备状态,任务模块则高效操控光电探测、喊话器等任务设备,成功识别水上目标。该艇的智能化、多功能特性为未来海事巡逻、航道巡查、应急救援、水下勘测等任务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实战检验

双线测试 五维验证

展演测试通过“码头展示+船体巡航”双线流程,全面验证无人艇在水上交通场景中的实战能力。

现场首先进行静态展示,技术人员讲解了无人艇参数性能并演示遥控器点火、20节航速S形机动等操作,观摩者还体验了手动操控互动。随后,无人艇在开阔水域开展多场景测试:依托三模切换系统完成有人/遥控/自主航行模式切换,通过软件规划折线路径与圆弧航路,以±5米贴线精度完成自主巡航,面对模拟障碍船时3秒内自动绕行。同时,光电设备联动AI算法实时抓取船名破损等违法特征,4K视频经专网回传岸基终端。

此外,无人艇在100米半径区域实现10分钟零偏差驻守,漂离后自动校正,并通过喊话器完成船舶交通组织模拟喊话。此次展演全面验证了智能无人艇在水上交通中的实战能力,为智慧航运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保障体系

水陆空联保 立体防护

为确保此次智能无人艇展演活动安全有序开展,主办方在安全防护方面做足准备,合肥市交通运输局给予大力协助和支持。选定散兵避风锚地港池作为测试水域,该区域远离主航道,最大限度降低对正常航运的影响。同时协调两艘海事巡逻艇实施外围警戒,严防无关船只进入测试区域,确保水上安全万无一失。

在场地和技术保障方面,充分利用锚地办公楼会议室作为指挥中心,配备专业大屏实时传输无人机航拍画面。技术保障团队部署了一艘7人快艇作为应急保障船,配备完善救生设备,随时应对突发情况。同时安排专业无人机全程跟拍,通过专网实时回传4K高清画面,为指挥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设备保障方面同样周密部署,现场配置2台控制终端、1套移动基站和L30航模演示系统,组建稳定可靠的数据传输网络。承办单位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朱宗祥表示,所有参演设备均完成三轮调试,技术人员24小时待命,并针对各类突发情况制定了详细应急预案。这套“水陆空”立体防护体系,充分展现了智慧水上交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展演活动顺利举行保驾护航。

据了解,此次展演严格遵循《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建设工作方案》及《2023年海事系统通航管理工作要点》要求,测试数据将纳入全省水上“大交管”数字化平台,未来计划拓展无人艇在污染监测、搜救救援等场景的应用。随着常态化测试机制建立,巢湖水域有望形成“智能巡航+人工监管”协同模式,为合肥智慧水上交通提供示范样本。

合肥晚报-合新闻记者 马丰成 文/图

安徽网巢湖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水上,测试,智能,展演,无人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