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日记”,记录与巢湖的守望

人民网安徽频道消息   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安徽巢湖,近年来,随着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水体质量不断提升,湖岸线也变得更加美丽,沿湖兴起了不少茶舍,被网友亲切地称为“合肥小洱海”。

2018年,倪新德、张友玲夫妇在巢湖北岸退捕上岸。2024年,夫妻俩又回到巢湖北岸的安徽省肥东县长临河镇河口杨村开了一间茶舍,他们为此取名为“海岛日记”。

自此,社交平台上“合肥小洱海”新增了一处打卡点。“快来!这里能看到巢湖最美的落日!”“围炉煮茶,好不惬意!”

游客在“海岛日记”饮茶。吴芳摄

寻着游客的叫好声,记者来到了“海岛日记”。

下船6年,倪新德还保留着些许渔民的特征,肤色晒得黑里透红。“你看,巢湖景美人美,我们的生活也美起来咯!”

或许是常年和湖水打交道,上岸之初,倪新德就像“鱼儿离开了水”。妻子张友玲替他找补:“他这个人,就是喜欢折腾。”

折腾到什么程度?去工厂上工了一个月,就“炒掉了”老板。凭着开船的本领,倪新德和弟弟倪新家又合伙买了艘船,在长江上跑起了运输。四个月后,“这河道哪有在湖里跑得舒坦”。再后来,家里又买了辆货车,帮别人跑物流,又是干了几个月后搁置。

2024年春节,倪新德回到了巢湖岸边。“时隔这么久再看到巢湖,这种亲切感一下子就涌上来。”他想,不如回到巢湖边来开家茶舍。

说干就干,春节刚过,倪新德在肥东县长临河镇选好址,不到两个月就完成了重建,正式对外开放。

设计上,倪新德独钟于这片湖,于是在湖边铺设沙滩,搭起帐篷、秋千,还种上“椰树”,为这片湖岸添上几分热带风情。张友玲有了一片可以自由发挥的土地,她在田里种上了油菜、向日葵,还有各种各样的瓜果。

巢湖岸边茶社。吴芳摄

“我还特别喜欢养小动物。”小狗“七七”就是“海岛日记”的一块“活招牌”,不少游客冲着“七七”来茶舍打卡。

春天躺在油菜花田里,夏天支根小杆等着小龙虾上钩,秋天和向日葵一起比“笑脸”……此外,不同季节茶饮和茶点都会更新,不同时间的“海岛日记”都有不一样的故事。

关注着茶舍发展的,还有长临河镇政府。

“这里原先只是一片荒地,看到我们在这边建了茶舍,政府特地为我们修了一条路。”倪新德说。今年“五一”假期,面对激增的游客量,长临河镇一方面加强交通疏导,保障道路畅通,另一方面持续加大停车场、公共厕所等配套设施的完善,并优化周边环境,让游客的休闲体验更加舒适。

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沿湖40余家茶社累计接待游客约45万人次,带动了周边民宿、餐饮等服务业的发展,创造综合旅游收入超6700万元,实现村民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

赵越 丁纪 陶涛

安徽网巢湖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日记,巢湖,海岛,茶舍,小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