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在巢湖路与官圩路交口导流岛,工人正在进行盲道砖更换。
长江路与巢湖路交口,即将调整的导流岛路缘石。
改造后的安成路与世纪大道交口导流岛。
巢湖晨刊消息 “以前骑车经过平交路口导流岛总要颠一下,现在路面平顺多了,下雨天感觉尤其明显,更平稳更安全!”6月24日下午,在巢湖市安成路与世纪大道交叉口,正在等红灯的市民洪女士对城区平交口的“微改造”赞不绝口。这一变化源于巢湖市住建局市政管理中心近期开展的平交口精细化改造——通过“厘米级”调整导流岛路缘石高度、更新老化盲道设施,让城市“微循环”更畅通,市民出行体验显著提升。
精准把脉
从“绊脚石”到“零高差”
自市政设施精细化管理提升行动开展以来,市政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凭借敏锐的观察力,精准捕捉到部分平交口导流岛存在的安全隐患。不少导流岛路缘石高出路面3-5厘米左右,这看似微小的高度差,却成了隐蔽的“绊脚石”。
非机动车经过时,剧烈的颠簸让骑行者难以把控方向;行人稍不留意,便可能被绊倒摔伤;而对于轮椅使用者而言,每次通过时都需要旁人合力抬升车身,不仅行动艰难,更潜藏着风险。
此外,部分导流岛上面的盲道砖因长期日晒雨淋,出现老化、破损现象。原本为视障人士指引方向的盲道,如今凸起的触感标识变得模糊,甚至缺失,触觉导向功能减弱,影响特殊群体的出行安全与便利。
问题一经发现,市政管理中心立即对主城区26个路口展开“地毯式”排查。工作人员深入分析各路口的车流量高峰时段、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通行比例等关键数据,结合不同路口的实际交通状况,筛选并量身定制精准整改计划,确保既消除安全隐患,又能提升道路通行的舒适性与安全性,为市民打造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
精修改造
在细节中感受民生温度
整改过程中,市政管理中心秉持“厘米级”施工标准,重点对导流岛路缘石进行改造。施工人员使用专业设备,通过切割、打磨或调整基础层高度,使路缘石与路面平齐,使其与路面平缓衔接,实现无缝对接。
同时,对周边路面进行平整修复,确保车辆和行人通行时平稳顺畅。每个改造点位完工后,均安排专人严格验收,通过测量路缘石高度、模拟不同车辆通行等方式,确保整改质量达标。
在盲道砖更换工作中,市政管理中心选用防滑、耐磨且触感符合国家标准的盲道砖,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铺设。施工人员仔细校准盲道走向,确保其能准确引导视障人士安全通行。针对盲道与路口、公交站台等衔接部位,进行重点优化,避免出现断点或错位。
6月24日下午,记者走访多个改造后的路口发现,安成路与世纪大道、裕溪路与安成路等交口的导流岛路缘石高度显著降低,非机动车通行更加平稳顺畅。一位外卖员告诉记者:“每天经过这个路口十几次,改造后手腕震感明显减轻了。”
持续优化
让“微循环”更畅通
截至目前,巢湖城区已完成过半问题路口的改造工作,其中8个重点路口的通行效率明显提升,市民满意度显著提高。
“哪怕1厘米的落差,也关系着市民的安全感。我们将继续排查细节,让每一条‘民生路’都经得起检验。”巢湖市住建局市政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结合市政设施精细化管理提升行动,持续推进整治工作,完善城区道路“微循环”,让市民出行更安全、更便捷。
马丰成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