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胜武展示专利证书。
7月2日上午,在位于巢湖流域的含山县裕溪河后河胜武码头上,一台大型起重机缓缓吊起一个重达五六吨的“庞然大物”,在张胜武的注视下,稳稳放入河中。随后,他自信地站在驾驶舱舱门内启动开关,这艘自制“潜水艇”快速朝河心驶去。
首战告捷
5000元打造初代“潜水艇”
今年60岁的张胜武与潜水艇的缘分,始于2014年的一期电视节目。在当地经营一家码头的他突发奇想,决定亲手建造一艘潜水艇。同年10月,趁着妻子回娘家陪伴母亲的时间,张胜武开启了他的“潜艇制造之旅”。
随后的日子里,他利用每个夜晚,凭借双手,仅用两个月时间就打造出了一艘长约6米的“潜水艇”。这艘初代潜水艇驾驶舱内部空间狭窄,宽度约80厘米,高度在1.2米左右,因空间限制,只能依靠舱内导气管解决氧气供应问题。它自重2吨,排水量3吨,下潜深度仅1米多,建造费用5000多元,艇身由5毫米钢板构成,实测航速约3节。
2016年2月,张胜武凭借这艘“新型潜艇”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同年9月,其研发的“一种船体结构”实用新型专利又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
突破自我
升级版“潜水艇”惊艳亮相
手握两项专利,张胜武并未停下探索的脚步,从2022年起,张胜武开始构思打造升级版“潜水艇”。
平时在经营码头的同时,他潜心钻研,经过几年筹备,他按照改进后的设计尺寸,精心焊接打造。经过不断打磨,历时两年多,今年6月,一艘全新的“潜水艇”诞生。这艘新艇长约7米,驾驶舱内部空间宽敞,宽度和高度各约1.5米,舱内可容纳3个人。
为增强稳定性,艇身底部浇筑了约2吨混凝土,前后还设置了压载水舱;为保障潜水安全,舱内配备了氧气设备。新艇排水量约7吨,下潜深度达8米以上,实测航速约4节,建造费用5万多元。
“黑鱼”破浪
河道试航展硬核实力
7月2日上午,张胜武自制的潜水艇在河道开始试航,吸引了众多围观者。这艘外形酷似“大黑鱼”的潜水艇被起重机缓缓吊入河中,随后张胜武进入驾驶舱,启动引擎,潜水艇快速驶向河心。
试航过程中,潜水艇展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和机动性。激起的浪花还未腾起便被巧妙分流,只留下一道平滑的航迹,水面下仅传出轻微的螺旋桨嗡鸣。尽管速度较快,但艇身始终平稳,未激起明显水花,水下航行时噪音极低。张胜武操控潜水艇完成了直线加速、转向和下潜等动作,各项系统运行正常。
经过几轮试航后,“潜水艇”顺利返回岸边,试航圆满成功。张胜武竖起大拇指,难掩兴奋:“就叫‘大黑鱼’号吧!”
心怀热忱
探索永不止步
“平时我没别的爱好,就喜欢搞小发明,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特别有成就感。”张胜武谈及自己的发明之路,眼中满是热爱。在他看来,只有勇于尝试,才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果,研究潜水艇制造的过程,就是他追求快乐的梦想之旅。
对于未来,张胜武早已规划好蓝图。他表示,接下来会继续优化现有“潜水艇”的性能,重点研究如何进一步提升下潜深度和航行速度,同时降低能耗。他还希望能与相关科研机构或企业合作,将自己的技术和经验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此外,张胜武计划开设一个小型工作室,吸引更多对机械制造感兴趣的人,一起探索创新,将自己的发明热情传递给更多人,让更多人感受到创造的乐趣与魅力。
合肥晚报-合新闻记者 马丰成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