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巢湖:聚焦城市“顽疾” 释放道路资源

城管执法队员搬离“僵尸车”。

巢湖市集中清理“僵尸车”,还市民通畅路

巢湖晨刊消息   7月20日上午9时许,巢湖市东塘路的柏油路上蒸腾着热气,东方新世界沿街商户的空调外机嗡嗡作响,却吹不散非机动车道上那团扎眼的“锈迹”:一辆轮胎干瘪的废旧三轮车杵在路中央,车身锈迹斑斑,但车厢上却贴有醒目的红色广告牌。探头一看,车厢里还塞满破旧的汽车坐垫。这辆“僵尸车”俨然成了私人的“铁皮仓库”和广告位。

“铁皮仓库”挪窝

“就是它了。”巢湖市城管综合执法大队队长陈振抬手抹了把额角的汗,和队员们查看车辆的具体情况。“前几天在街面巡查时发现这辆车后,就通知车主,让他尽快将车挪走。没想到还停在这儿。”

在确认其符合长期废弃、占道、存在隐患的清理标准后,在交警协助下,他下达指令:“摄像取证、登记台账、依法暂扣。”队员们迅速行动,几人合力将“僵尸车”抬上拖车,店门前原本被占去大半的非机动车道瞬间亮堂了起来。

拔除“钉地车”

在官圩路上,热浪卷着烟火气,往城南农贸市场的方向涌去。土地局公交站是距离市场最近的一个站点,而简易的铁杆式站牌下却牢牢锁着一辆电动推车。

“谁的车?”执法队员挨个问沿街商户,都说不是自家的。“哎,车上好像有号码!”一位老板娘提醒道。执法队员王皓凑近一看,果然有一个手机号码。“您好,我们是城管执法队员……”

没过几分钟,一位中年男性骑着电动车匆匆赶来。“对不住对不住,想着锁这儿方便……”他一边找着钥匙一边解释。王皓耐心劝导:“您看,这站牌是大家等车的地方,是公共场地,不能当自家院子用。”大哥连连点头,把锁打开后,将车移走。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金码头小区门口。一辆堆着泡沫箱、木板的三轮车,锁链把车和电线杆绑得异常牢固。“我就占个位置放点东西。”循声而来的老爷子有些局促地解释。“老人家,这里是公共场地,这样锁着占道,大家走路骑车都不方便,还有安全隐患。”“晓得了。我挪,我挪。”杂物被清理,三轮车被挪开,小区门口顿时敞亮了。

最让人捏把汗的是城南农贸市场门口的一辆“钉地车”。商户把三轮车放店门口当杂物堆,更要命的是,为了防止车辆滑动,地面竟钉了三四颗铁钉用以固定。“这要是谁没注意,脚一踩……”执法队员赶紧从工具包里摸出钳子,快速把铁钉一个个拔出来。陈振又去商户那借来扫把,对僵尸车原先停放位置的地面垃圾和积灰进行及时清扫。

全力除“顽疾”

“这些废旧的非机动车长期停放于路面,是城市管理一直以来的难点。”陈振摘下湿透的帽子,露出被晒得黝黑的额头说道,“不仅占用社会公用停车资源,乱堆乱放给市容管理带来不利影响。因占据路面,导致环卫清扫工作也不到位,容易产生卫生死角,留下积灰积脏。”

通过前期的细致摸排,自7月19日开始,巢湖市城管综合执法大队联合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在城区开展废旧车辆(俗称“僵尸车”)专项整治行动。两天时间里,依法高效清理各类废弃“僵尸”三轮车、电动车等共计30余辆,强制拖离“僵尸车”4辆,同步清除乱堆乱放杂物5处。城管综合执法大队将持续深化网格化巡查,压实“门前三包”责任,完善快速响应机制。对占道“僵尸车”及杂物坚持“零容忍”,做到“露头就打、发现即清”。同时强化宣传引导,呼吁市民主动清理废弃车辆,共同守护整洁、有序、安全的美丽家园。

这场烈日下的“绣花”功夫,绣出城市的透气感——原来精细管理从不是空话,就藏在拔铁钉的专注里,在劝离时的耐心里,在每一寸被还给市民的公共空间里。当阳光重新洒满畅通的街巷,城市的温度正从这些细节里一点点渗出来。

合肥晚报-合新闻记者 周晓梅 文/图

城东菜市场门前电动车有序停放。

城东菜市场的焕新之路

又讯  “现在城东菜市场真是大变样了,流动菜贩摆放有序,电动车定点停放,环境十分干净整洁,我们来买菜的体验感和以往完全不一样了!”每天都要来这里买菜的居民李晓兰感慨道。

城东菜市场位于巢湖市亚父街道朝阳门社区辖区洗耳池公园旁,共两层约1000平方米,市场摊位数超200个。这座承载着周边市民每天“菜篮子”需求的菜市场,在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推动下完成华丽转变。

流动菜贩占道 市民期盼治理

由于紧邻居民居住集中区域,城东菜市场每天吸引大量菜农进场卖菜,也是周边居民前来买菜的首选地。其入口处的朝阳路(长约50米)和与之形成“丁”字形的天河北路,一度成为流动菜贩的聚集地段。

“每天早上5点左右,菜贩们就在这两条路随意摆摊,有的甚至摆到路中央;加上买菜市民和菜贩的电动车、三轮车无序停放,导致道路‘堵乱差’问题突出,一直持续到上午10点左右,严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市民意见很大。”亚父街道朝阳门社区党委书记、主任黄福平回忆道。今年5月底,居民将此情况反映至街道和朝阳门社区,希望加强对这两条道路的规范管理。

部门协调联动 启动精细化管理

民有所呼,我必回应。为解决流动菜摊占道经营引发的道路拥堵和安全隐患问题,接到市民反映后,亚父街道、朝阳门社区联合城管局亚父区域执法队,及时召开现场综合协调会,决定启动城东菜市场经营秩序规范和周边环境整治,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市场规范化、常态化水平。

7月16日上午9时许,记者在城东菜市场朝阳路、天河北路看到,路边已看不到流动菜贩,沿街门面生意红火;地面清晰地画有非机动车停车位线,市民也自觉将电动车、三轮车等有序地停放在停车位内。放眼望去,朝阳路、天河北路显得宽阔畅通,行人车辆通行顺畅。

“菜市场承载着市民的‘舌尖需求’,弥漫着市井‘烟火气’。卖菜也是市场内几十户流动菜贩的生活所需。”黄福平说道,市场秩序规范并非强行“一刀切”,而是采取人性化管理,既让流动菜贩卖得出,也让市民买得到。

黄福平介绍,根据整治方案,首先是规范经营,规范商户在朝阳路、天河北路沿街规定区域经营。其次,是免费入市,积极引导流动菜贩一律进入市场内经营,免收摊位费。接着,是引导规范停车,两条路重新划定50多个非机动车停车位,所有电动车、三轮车等必须规范有序停放。最后,是严管门面,沿街门面不得出店经营。通过疏导结合,努力实现市场活而有序。

组建巡逻队 巩固整治成果

为保障整治效果常态化,朝阳门社区还组织一支由亚父街道综合执法队、退役军人、志愿者组成的巡逻服务小队,每天负责在城东菜市场巡查、劝导工作。

7月16日上午9:30许,在城东菜市场,记者看到两名亚父街道综合执法队队员和3名社区志愿者正在朝阳路、天河北路步巡。“我们巡逻服务小队每天主要负责规范流动摊贩经营、门面不出店、车辆停放,并劝离、帮助流动菜贩按时进入市场,在早高峰之后开展巡查是否有未入市菜贩及不规范停车行为。”亚父街道综合执法队负责人徐小华介绍。“一开始,流动菜贩的劝离和电动车规范停放,都要我们不停地解释。经过一段时间运行,现在情况好多了,我们也没有像一开始那样忙了。”朝阳门社区志愿者周凤金说。

今年68岁的王国萍在城东菜市场朝阳路经营白酒批发零售几十年了。“以前流动菜贩到处都是,车辆乱停,门面都被堵住,顾客也进不来。现在都规范了,里里外外都清爽了,菜市场也一下子变美了!”王国萍笑着说。

“小小菜市场,彰显城市治理大文章。”黄福平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精细化管理举措,推进城东菜市场整治常态化,让‘菜篮子’既充满‘烟火味’,更拎出幸福感。”

记者 向枫林 文/图   实习生 熊欣雨

安徽网巢湖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停放,菜市场,菜贩,僵尸车,城东